我對物流動作的定義是“組合-拆分”、“運動-靜止”。運動主要就是靠運輸完成,而實現運輸的主體是“專線物流”。在物流網絡的建模中,我們通常把運輸建在最底層,從理論的角度,我們可以構建出各種各樣場景或是理想的狀態。
但是,對物流網絡產生真正影響意義的也是這些實實在在運作的“專線物流”。從系統的角度考慮,“專線”的運作肯定是服從于系統,同時“專線”的輸出對于系統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,對于上游企業現實環境中的影響更是巨大。
專線物流發展對于物流系統的影響
物流系統中關于運輸的變量C(i)基本上都是在專線物流這個模塊中構建,變量的構成基本上是不變的,流量與流向的機制是由需求方決定,但是執行方是專線公司。如果市場中找不到相匹配的執行方,則勢必影響到需求方機制的制定,因此,專線公司對于物流系統有個反作用力。

中國的物流環境非常復雜,必須服從于區域文化、行政區劃分、經濟環境、政策等因素,專線物流以公司組織形態出現,以盈利為目標,分布于不同的區域中,受到這些宏觀環境的影響。而運輸在整個物流系統中是最大的一個成本模塊,在這樣的一個系統狀態下,專線物流的發展方向以及發展是否良性,對于整個物流系統績效的輸出,都有著重要的影響。
專線發展的幾個方向
1、把單一的專線線路做好
專線公司很多是從一條線路做起來的,在營銷上以人脈和口碑為主,如果要做往返,更是涉及到兩個節點上的人脈和口碑。在運作上,同一條線路自然更好管控,如果加上分流業務,還要對合作方進行管控;同時不同的貨物在裝卸和運輸過程中客戶的需求有一定差別,那么這樣看來,要做好一條線路其實并不容易。將同一條專線做好,不斷提高市場占有率,爭取達到70%-80%,再加強運營管控和客戶維護,銷售規模上也很可觀。
2、增加其他優勢線路
當一條專線已經做到了一定市場占有率且運營管控已經成熟后,可以向另外的容易開發的專線線路上發展,拓展時可以復制之前線路的營銷與運營模式,繼續穩步發展。另外一種方向是,在專線兩頭的省份中拓展不同城市間線路,該運作方式下,運輸協同的可能性加大,同時也為客戶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服務網絡。
3、服務往供應鏈方向延伸
專線很少有提到向供應鏈方向延伸的,但在有些專線公司存在這樣的意識,有專線公司的老總這樣說:“對運輸的產品進行分析,對發貨人的運輸需求進行挖掘,甚至在產品生產環節開始考慮包裝和運輸需求,同時在運輸末端考慮收貨人的需求,包括送達時間、搬運與安裝需求等。”
雖然他無法從專業角度說出這是什么運作模式,但是,這已經說明,當一條專線業務做得比較好的情況下,專線的業務可以向供應鏈物流或者一體化物流延伸。
4、將資金流、信息流和實物流“三流合一”
“三流合一”是物流的要求,而專線是物流的基礎,所以“三流合一”也是專線的方向。在實際運作中實物流和信息流比較好實現,或者說很多專線公司已經實現了,但資金流比較難實現。
專線物流的模式

主要涉及兩個方面的原因:
一是“代收貨款”問題,專線公司代收貨款存在風險,代收貨款金額太大,很多專線公司抵抗不住資金的誘惑,會延遲貨款的交接,這樣從服務上來看對于客戶體驗不好,如果涉及到挪用貨款還會引發極大的經營風險。
二是實時到賬的技術問題,如果資金實現實時到賬就可以規避風險問題,同時也有極好的用戶的體驗。但是資金實時到賬需要有銀行的參與,這涉及到物流公司與銀行間信息對接的問題,當然技術本身并不是最大的問題,而是銀行的系統能夠開放到什么程度決定了付款的效率。
專線公司在專注于運輸業務的同時,考慮將資金流作為一項附加業務,并且將實現實時付款作為一項核心競爭力,將更有利于公司的良性發展。
關于9.21的政策對專線物流的影響
從整體行業與物流系統來看,使得物流單元中的“量”更加準確,物流的規范化一定是有利于物流系統的優化。根據我們在現實中的了解,越是良性運營的專線公司,超限超載政策對其的影響越小,甚至覺得對公司反而有促進作用。
這與我們系統化的分析是同樣的道理,市場上的貨量是不變的,無非是車與貨的重新分配,單位運載的貨量少了,車輛需求多了,車與配件的消耗減少了,使用年限長了,維修費用也少了,等等。所以,對于運行良性的企業,抗風險能力強,適應新環境更快,反而更讓客戶放心,需求也就增加了,同時對于行業來說也得到了良性的發展。
上海棟彤物流有限公司,是上海市一家綜合性的網絡化、信息化、現代化物流公司,公司成立于2007年,注冊資金200萬元,公司自成立以來,一直秉承“客戶至上、服務第一“的經營理念,現已成為組織健全、經驗豐富、設施完善、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專業化、信息化的上海物流公司。